中電聯楊昆出席2016中國國際能源峰會暨展覽會并致辭
來源:電力資訊 日期:2016-12-02
11月28日-30日,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主辦,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共同支持的2016中國國際能源峰會暨展覽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
開幕式由中國能源汽車傳播集團副總裁辛寧主持。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黨組書記、常務副理事長楊昆出席開幕式并致辭。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王瑞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劉峰、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中國能源汽車傳播集團總裁李春雷、佛山市人民政府秘書長霍平等嘉賓出席本次活動。
楊昆在致辭中指出,“十二五”期間,我國發電裝機容量由2010年的9.7億千瓦增長到2015年的15.3億千瓦,年均增長9.6%。截至2016年10月底,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裝機容量15.6億千瓦,同比增長10.8%,其中,水電2.9億千瓦、火電10.3億千瓦、核電3352萬千瓦、并網風電1.4億千瓦。2015年底,全國電網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回路長度近61萬千米、變電容量近34億千伏安。全社會用電量由2010年的4.2萬億千瓦時增加到2015年底的5.7萬億千瓦時,年均增長6.3%,人均用電量從2010年的3140千瓦時,提升到2015年的4142千瓦時,超越世界平均水平,電力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占比達到25.8%。
楊昆表示,“十二五”期間,我國風電規模高速增長,光伏發電跨越式發展,水力發電穩步增加,核電建設規模居世界第一,五年累計凈增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2.7億千瓦。2015年末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5.3億千瓦,占全國總裝機比重由2010年的25%提高到2015年的34%,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由2010年的8.6%提高到2015年的12%,超額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2015年全國火電機組平均供電標準煤耗315克/千瓦時,較2010年下降18克/千瓦時,低于國家《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確定的2015年325克/千瓦時目標,處于世界先進水平。2015年底,脫硫機組比例接近100%,脫硝機組比例約92%。盡管火電裝機容量由2010年的7.09億千瓦增長到2015年底的9.9億千瓦,但2015年電力行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量較2010年分別減少了425萬噸、501萬噸,減排量超額完成了“十二五”規劃目標。
關于“十三五”電力工業發展展望,楊昆指出, 2020年前電力需求仍處于中速增長,按照國民經濟“十三五”規劃目標,預計2020年全社會用電量將達到7萬億千瓦時,“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長4.8%左右。根據電力需求,預計2020年全國發電裝機容量達到20億千瓦,其中:煤電不超過11億千瓦、常規水電3.4億千瓦、氣電1.1億千瓦、核電5800萬千瓦、風電2.1億千瓦、太陽能發電1.1億千瓦。2020年,全國110(66)千伏及以上線路達到176萬公里,變電容量79億千伏安。
楊昆表示,為完成202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的目標,“十三五”期間清潔能源將得到優先發展,2020年非化石發電裝機比重將提高4個百分點。“十三五”風電新增裝機7900萬千瓦,規劃太陽能發電新增6800萬千瓦。此外,規劃新增水電4000萬千瓦,開工6000萬千瓦以上,較“十二五”降低了大約一半;新增核電3000萬千瓦、開工3000萬千瓦。
楊昆表示,“十三五”全國實施煤電超低排放改造約4.2億千瓦,實施節能改造約3.4億千瓦。加強外送通道建設,新增“西電東送”輸電能力1.3億千瓦,將為清潔能源大規模接入、配置和消納奠定基礎。升級改造配電網,按照《配電網建設改造行動計劃(2015~2020年)》,配電網建設改造累計投資不低于1.7萬億元;加強智能電網建設,推進“互聯網+智能電網”建設,全面提升電網接納和優化配置多種能源的能力。到2020年,電能替代用電量4500億千瓦時,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由目前的25.8%升至27%。到2020年,新增集中式充換電站超過1.2萬座,分散式充電樁超過480萬個,滿足500萬輛電動汽車充電的充電設施建設。
最后,楊昆強調,國家將重點推進電力裝備、技術、標準和工程服務國際合作,積極推進高效清潔火電、水電、核電、輸變電等大型成套設備出口。依托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以及國際多邊、雙邊合作機制等,穩步有序開拓國際市場,推動區域電網互聯互通;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破除國際貿易技術壁壘,增強我國電力技術、裝備的競爭力。
本屆峰會以“面向未來,構建綠色、高效、智慧互聯的能源體系”為主題,致力于行業間交流合作,舉辦近30場行業專業會議活動和11000平方米展覽,內容涵蓋能源互聯網、氫能與燃料電池、電力、油氣、光伏、核電、燃氣輪機、節能環保等眾多領域,是我國能源與能源裝備產業的全景式活動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