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湖鎂產業為市場提供高質量供應保障 2019青洽會鹽湖資源綜合利用論壇在西寧舉辦
來源:電力資訊 日期:2019-07-02
6月21日,青海鹽湖資源綜合利用論壇在西寧舉辦。論壇圍繞“堅持循環經濟之路·奮力推進‘一優兩高’”主題,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產業報國,堅持高質量發展,堅持循環經濟之路,堅持鹽湖資源綜合利用,共同探討產業政策、技術趨勢和行業前景,促進鹽湖資源開發動能變革,優化鹽湖產業布局,推動戰略資源轉換,加快構建鹽湖資源綜合利用產業集群。
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大學國家鎂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潘復生,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鎂業分會會長林如海分別以《鎂合金產業發展進程和未來展望》《走向新時代的中國鎂業》為題作了主題演講。
潘復生表示,鎂是一種先進材料,是最有潛力的輕量化材料之一。我國鎂礦資源豐富,已探明儲量居世界第一,鎂合金也已成為我國具有國際話語權的少數金屬材料之一。隨著青海鹽湖電解煉鎂的逐漸投產,我國在金屬鎂領域的優勢將得到進一步加強。新能源汽車對鎂合金零部件的需求量近年來將會有急劇增加,鹽湖鎂產業規模的增大將為鎂合金產品市場的擴大提供高質量原鎂供應的保障。
他進一步說,隨著能源需求和碳排放的持續上漲對輕量化要求的顯著提升,鎂合金作為最輕的結構材料,必將促使其在汽車上的應用得到進一步升高。青海鹽湖電解鎂產業的環保效益非常顯著,進一步提高了鎂合金產品的環保優勢。此外,鎂及鎂合金在電池和儲氫材料、休閑產品、建筑材料等領域都有了廣闊的應用前景。
林如海指出,目前,除中國外生產原鎂的國家有8個,分別是美國、俄羅斯、以色列、哈薩克斯坦、巴西、馬來西亞、韓國和土耳其。預計2018年全球原鎂產能為185萬噸,產量為102.2萬噸,同比下降4.58%。全球原鎂產量縮減主要原因是中國產量減少。
2018年國內原鎂產能同比增長11.17%,增量主要來自青海鹽湖鎂業有限公司,另外陜西地區少數廠商產能有增加。根據上述統計數據,2018年國內原鎂產量同比下降5.44%,鎂合金產量同比增長0.4%,鎂粉產量同比增長26.6%。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初步統計數據,1~4月中國共產原鎂26.81萬噸,同比增長11.79%。其中,陜西地區累計生產16.31萬噸,同比增長12.37%;山西地區累計生產4.14萬噸,同比增長39.48%;寧夏地區累計生產1.37萬噸,同比下降36.49%。青海省產鎂0.73萬噸。2018年,我國金屬鎂消費量44.66萬噸,同比增長6.97%。其中,用于冶金領域29.45萬噸,占國內消費總量的65.94%,用于加工領域14.01萬噸,占國內消費總量的31.37%。
2018年,鎂消費有兩個現象值得關注,一是鎂消費增速有所上升,二是鎂在加工材料領域消費首次出現負增長。如何提高鎂產品性價比,提高鎂產品競爭力將是鎂消費保持較高增長,鎂應用實現跨越式發展最為重要的課題之一。
鎂是21世紀綠色工程材料,在軌道交通、航空航天和鋼鐵脫硫中具有廣闊前景。察爾汗鹽湖氯化鎂資源40億噸,占有全國上表儲量的90%以上,可生產金屬鎂10億噸,按年產100萬噸,理論上可服務1000年,可支撐我國鎂產業可持續發展。引進的電解法工藝技術先進,將原料變廢為寶,無需炸山開礦,全部生產過程清潔;能耗低且使用清潔能源,這使得多年來困擾發展的“鎂害”問題開始得到解決;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各項指標完成情況良好,保障措施可操作性強,帶動了區域社會經濟的全面進步。
但是產業集中度依然較低。2018年國內鎂冶煉企業前10名產量合計為32.58萬噸,同比增長2.52%,但相對上年前10名的33.18萬噸產量縮減1.81%。
據鎂業分會統計,2018年產量在1.0萬噸以上的鎂冶煉企業有41家,與上年持平,產量合計為78.6萬噸,同比下降4.69%;年產3.0萬噸以上企業是5家,與上年持平,產量合計為16.59萬噸,同比下降13.32%。2018年前5名鎂合金生產企業產量合計為27.01萬噸,同比增長0.52%。
2018年,我國鎂消費保持增長,但前景看好的加工材料領域首次出現負增長,這與金屬鎂材料良好特性是不相稱的,重點有5個問題:一是終端應用市場還處于開拓階段,全社會對鎂及鎂合金認知度還比較低。二是應用技術和裝備還有待開發和完善。三是成本偏高。成本偏高也和產業規模、技術基礎以及裝備水平密切相關。四是價格不穩定影響下游用戶應用的積極性。五是鎂行業缺乏真正具有引領性、帶動性強的產品。